当前位置:

四十四 一心会的形象代言人(2/2)

作者/御炎

    主要的方法就是发挥董仲舒精神,主打一个有就有,没有也要有,你说你的,我说我的。

    反正你已经死了,你说了什么,还不是我说了算?

    董仲舒可以,我也可以!

    所以在《孟子》篇章中,袁树针对孟子那一大套仁义礼智信的说法,就开始疯狂魔改。

    该说不说,想要魔改这些内容,还真的挺容易的。

    主要先秦时期和两汉时期汉字的文法和用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,很多字都不是原本的意思,很多词也脱离了本意。

    就拿孟子里最广为人知的也是最为人称赞的那一句【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】来说。

    “民”这个字,在古代各个时期都有很多不同的意思。

    在商代甲骨文之中,民与臣两个字都是眼目的象形文,臣是竖目,民是横目而带刺。

    古人以眼睛为人体的极重要的表象,经常用一只眼睛代表全头部甚至全身,竖目表示俯首听命,横目则是抗命。

    所以臣是现代意义上的顺民,民是现代意义上的反抗者、不听命者。

    横目而带刺,就是刺瞎一只眼睛的意思,最初指代战场上俘获的奴隶或者是不听话的人,刺瞎他们的一只眼睛以便于控制,防止反抗。

    等后来民专指人之后,才又有了“盲”这个字指代盲人。

    所以民曾经可以指代不听命者或者是奴隶。

    又有上古之时“人民”同意,人就是民,民就是人,都是对自我的称呼,类似于那时“朕”也是一般的自我称呼。

    所以又有学说认为屈原那句著名的“哀民生之多艰”并不是感叹老百姓生活艰难,而是“哀人生之多艰”,对他自己的一辈子感到哀叹,觉得他自己的一辈子艰难困苦太多。

    联系到作为楚国贵族的屈原后来自杀的行径,这一说法或许并非空穴来风。

    民还有指代有产业的人的意思,所谓“恒产者有恒心,无产者无恒心”,有恒产者才方便统治者征收赋税、登记服役,所以民又可以代指有产业的人,平民就成为所有有产业而没有官职的人。

如果离开,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?《请点我收藏章节》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